< 返回
主页 〇

癸卯秋过草堂


林雨夜

癸卯九月余尝游成都与沐歌,初二(二〇二三十月十六日)至杜甫草堂,有所感,然未成诗。腊月中,复咀嚼个中滋味,辙以老杜茅屋诗韵草成七律一首,聊以咏怀讽喻云耳。


广厦如山束霭袍,浣花清水泛江郊。

堂中雨后渐多客,屋上秋来未有茅。

累代枯荣深树底,千诗歌哭转塘坳。

只今寒士犹冻死,紫气飘摇黄叶梢。


此诗见于南洋集九。

刘晓旭:此诗章法很好的,立意也佳。如果能在新意象出来的时候有承接铺垫就更好了。比如颔联屋上未有茅的茅,不需要铺垫,因为是杜甫草堂,杜甫有卷我屋上三重茅的熟典。但颈联出现了“树底”,就略显突兀。千诗歌哭四字可以再炼一下,像累代+枯荣这种构造一样,把千诗和歌哭这两个位置的词,意义再拉远一点,转深递进。深树底和转塘坳的意义也较近,颈联可以再琢磨锻炼下。尾联“紫气”配以“树梢”似不是常用搭配,可写个诗序表达下这两个意思:你用了杜诗的韵脚;有类似某讽喻诗之意。(作者按:已序。)

牛牛:个人感觉全诗的主题应该是“物质文明的发达,人们对文化伟人的敬仰”这种欣欣向荣的局面和实际底层生活未有改变的困顿的一种对比。“束袍”的动作无论与“山”和“厦”的主语都不太相合,可以考虑把如山换成一个更为拟人化的词;颔联“未有茅”根据我对全诗的理解,如果是我的话,可能会直接作“不是茅”;“深”感觉上换成一个更有动词性的谓语比较好,颔联为实写颈联为想象,颔联是褒颈联是贬,感觉转的跨度略大,确实,如果像晓旭学姐说的那样,用一个上文已经有所铺垫的意象来作为承接的联系点会更好一些;其实也可以考虑颈联接着褒然后埋点讽刺,把力量压在“只今寒士犹冻死”时候爆发出来,现在个人感觉“燕国地图”有点短,主要是“累代枯荣”的感叹较泛泛。


搜索
#在旅途  #成都 

2024.1.29

> 随机一个页面 <